时间:2019-02-13 作者:英语课 分类:实用英语


英语课

   1. 尽量先以自己熟悉的语言了解新闻内容


  刚到ICRT 国内新闻中心上班的外籍记者,虽然多半中文程度并不差,但是有时候“新闻中文”并不强,在翻译或阅读一些中文的新闻稿时,虽然可以查单字,但要完全了解整体的意思,往往有些困难。发生这样的状况,我会建议他们先去看英文报纸的同样一则新闻,透过自己的母语,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再回来看中文稿时,本来以为很复杂的内容,就变得简单多了。同样的,在进行当天的英文新闻学习前,先从中文的媒体了解当天主要的国际或国内新闻内容,在听英文新闻时,就容易多了。当然,这是在学习期间,过了入门的阶段,就不需要了。
  2. 掌握各类新闻英语的有限单词
  世界之广,事件之多,大部分的人一定认为,要掌握新闻英语的相关单词,恐怕好几千个,要背完一整本的新闻词库,才有办法听懂。这个想法似乎很合逻辑,但是其实有个极大的错误,从政治新闻到娱乐新闻,当然很可能有几千个单词,但是相关的单词每几个月,甚至每几年才出现一次,就是所谓的rarely used vocabulary(罕见单词),例如:“multilateral currency realignment”(跨国货币调整)或“planned obsolescence”(计划的陈废),如果连这些也要背,那可真是不得了。幸好,每天新闻会遇到的单词,八成五以上,都是我们称为的 commonly used vocabulary (常用单词)。换言之,只要你能掌握这五、六百个重复出现的单词,就可以听懂八成五以上的新闻。其它一些较专门的财经或科学等新闻字汇,等主要的单词会了之后,再慢慢的增加难度。
  3. 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不要去想它,继续听下去
  你一定有个经验,在听英语新闻或英语节目时,遇到一个你不会的字或没听清楚的段落,就开始想它的意思,往往造成接下来的内容全都没听清楚。所谓 “一心不能二用”,绝不可以在听的同时,边想前一句的意思,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遇到不太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思考,专心听下去。某个段落没听懂,可能的原因有几个,也许有个没学过的单字,或有较特殊的句型,也许主播播报的速度一时加快,甚至自己分心没听好。无论原因是什幺,不管它就继续听下去,还是有可能将主要内容听懂,因为九成的时候,漏掉一点,不会是关键到让你无法连接下面的意思,但是如果思惟卡在前一句,肯定全军覆没。但如果另外那一成确实是关键呢?要是有空,可以上网找相关内容的新闻,了解一下是否有关键单字或内容较不熟悉,如果是重要新闻,一般来讲不会报一次就不报了,可以收听当天其它整点新闻的播报,也许还可以听到同样的新闻,也许听第二次就完全了解了!
  4. 不要太在乎特殊难懂的人名及地名
  2000年初夏,裴济发生政变,没多久就宣布戒严令,军方的领导人,头衔连姓名叫Fiji militarycommander Commodore Frank Bainimarama,每次我播报新闻,念到这里时,都差点要吃螺丝。想一想,连我都要花时间先练习这些较难念的名字,而听众听我播报,三秒就过去了,难怪有人对这些外国人名及地名叫苦连天。遇到这样的状况时,该怎幺办呢?别理它吧!说实话,我自己听BBC或CNN的新闻,也常常听到不太熟悉的人名或地名,如某国家的人,也许我没听过,很可能听完新闻你再问我,我也答不出来他的名字,但是多半时候对了解新闻内容并不影响,我只要知道他是某国的国会领导人就够了。再如俄罗斯南部某个难念的小城镇发生什幺事,清楚它他是俄罗斯南部的小城镇,足够我了解新闻内容。你也可以试试这种方法,不要为复杂的名称所困扰。当然,重要的新闻人物及地名还是得熟悉一下。
  5. 以正确的播报速度来学习
  我刚来台湾时,常常有人找我为一些英文教材配音。进录音室时,我坐在麦克风前,拿了稿子开始念,没念几句,负责人请我是否可以念慢些,于是我从头开始,放慢了速度,念了几句,他又问我可不可以再慢些。等到教材出版后,我听了卡带,自认为不但听起来怪怪的,对学会也没有帮助,因为人正常说话根本不是这样的。经常有本地朋友抱怨,我在 ICRT 播报新闻的速度,快得让他们听不太懂,我只能说,这是播报新闻正常的速度,即使ICRT播的慢些,等到你要听BBC或CNN,还是会听不懂。那该怎么办呢?
  我来台湾时,基本的中文会话不成问题,时间久了,报纸也能读看,但是打开中广或三台的新闻,还是觉得“雾煞煞”,于是我将中文新闻录音下来,重复的听,如果不会的单字,请朋友帮忙听一下,听到上百遍,直到完全听懂为止。因为我自己这样的练习,现在听中文新闻,一个字都不会漏掉。有了手上的这套教材,你不用自己录音,更不需要麻烦别人帮忙听,但是你会发现,专业的播音员录制在CD片上的新闻都是以正常的速度播报,因为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会新闻英语,如果听不太懂,多听几次,一定大有进展。但是,如果用一些速度放慢的教材,那只能永远听教材,真正新闻的速度会跟不上。
  6. 尽快锁定大略的新闻内容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听英语新闻时,主播经常会在报某条新闻前,来句类似“And now in sports...”(现在进入体育新闻),或“Turning to the Middle East ...”(转向中东地区...)或“In U.S. election race news...”(有关美国选举新闻...)等,没有一定格式或说法,这样短短的一句,就是要让不同类型新闻的转变自然些。播报某条新闻前,来个这样的“ 自我介绍”,对学习新闻英语是很有帮助的。怎幺说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到目前为止,我听得懂的台语还是有限,如果随便跟我说几句,我很可能听不懂,但是若有人先让我知道他准备跟我聊的话题,接下来对我就容易的多了。这个情形跟新闻前给你一个小提示一样,知道即将要接收哪一类的讯息,可以先准备一下自己的思惟。当然,不是每条新闻前都会给你这样的提示,要是没有,自己也得赶快锁定内容及方向,如果看电视新闻的话,可以试着从画面了解是哪一类的新闻;若是广播的话,也应该从第一句就可以判断。
  7. 经常听,经常练习
  或许你会认为这幺简单的道理不用说也知道,但是你会发现,最简单的道理也是最重要的。我记得刚来台湾不久,中文尚未十分流利,只要回美国几个星期,回台湾之后,讲起中文来,舌头便不听使唤,结结巴巴的。后来,我与美国史丹福大学的一个东方语言学教授聊起来,他说,其实只要每天花点时间接触它,就可以完全避免这样的状况。
  8. 虽然要“听”新闻,正确的“说”也很重要
  本文的目的,是让你打好收听新闻英语的基础,做个一流的“听众”,但听力再怎幺好的中国人,不会自己想做英语主播,所以为什幺要管发音呢?其实,这个道理是很简单,如果自己对某一个新闻单字的发音不对,很可能会听不懂,例如唱片或记录叫“record”,录音也叫“record”,但是重音不同。如果认为这个字只有一个发音,很可能就会弄混。有时候也很容易将两个不同单字的发音弄混,例如:“Philadelphia battered 1 Chicago, winning 14 to 1.”(费城击败芝加哥,以14比1赢球。)如果这句的“battered”听成“battled”,虽然发音接近,但意思就不对了。如果花一点时间确定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对听懂新闻英语也会有帮助。
  9. 了解学习新闻英语的过程及进步的速度
  学习任何东西,尤其是语言,就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到了某个阶段,学习的速度会自然而然的加快。学习新闻英语的起步阶段,也许经常觉得听不懂,但是继续努力,不知不觉会发现,费的精神较少,但听得懂的部分变多了。为何了解这个过程是诀窍之一呢?因为很多人还不到“半途”就以为自己学不会,但是其实只要有恒心,绝对可以有令人非常满意的成果。
  10. 对自己有信心
  一定有人说,讲这个谁都知道,但不少人对自己却是没有信心或信心缺乏,而对自己学习的进度及成果大打折扣。英文有句话:“We are our own worst enemy.”(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虽然学新闻英语一点都不难,但如果心里想:“我一定学不会。”还没有开始奋战,已经被自己打败了,要突破自己设下的心里障碍,比实际学习的障碍还更困难。我记得在美国刚开始学中文时,有一天在纽约唐人街的书店拿起一本厚厚的中文小说,书名三个字我只认得第一个字 ──“红”,翻开看看,里面只认得几个零星的字。当时我心里想,真的会有一天我能看得懂这个吗?对外国人而言,要认得汉字可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不过我当时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学会,绝不轻易“罢休”。当时我在唐人街手握着的书,书名的另外两个字是“楼梦”,至今《红楼梦》我看过三遍。如果当时我想:“啊!这个太难了,学一百年都学不会。”我现在认得的中文,可能还是那零星的几个字。所以在强烈的学习欲望及好方法之外,也要对自己有信心,英文有另外一句话,就是“What the mind can conceive, it can achieve.”(心想事成),加油!

adj.磨损的;v.连续猛击;磨损
  • He drove up in a battered old car.他开着一辆又老又破的旧车。
  • The world was brutally battered but it survived.这个世界遭受了惨重的创伤,但它还是生存下来了。
标签: 听力
学英语单词
'sup
a za
African swine fever
airport movement system
angular section
Anshen Buxin Wan
asymptotic polarization
au gogo
bacala
bachillerato
bandgap grading
Benedict of Nursia, Saint
bermel
biometabolites
black-throated divers
cabrerite
canal of Steno
capital-intensive project
cast iron stave
cement grout
comprehensible
conspire with sb.
COPEF
coverlids
creation vs. recreation
cymars
dentition
dicranum nipponense
discretionally
discriminate sampling
drosophila (sophophora) lini
elements of ship formation pattern
endophloeodal lichen
energetic encounter
Erigena, Johannes Scotus
Ethanehydroxydiphosphonate
eurythmicss
fat deficiency
Fluorofen
fluspirilene
follower force effct
genus Montia
Giant's Causeway
golden ragworts
gorgonaceas
hiaticulas
high-jump
Horadiz
How's life?
idlehed
Igana
illegitimate last vayage
incer
incidental education
inspection of mould lofting
iris ring
jet head
kuping parkia javanica mev.
lateral decubitus film
lemmocytes
locking plate screw
longitudinally split nut
mapping truck
mesoseutum
misdivision haploid (kimber & riley 1963)
multiple-hearth roaster
nonstructure
Nudie suits
occipit
one-pipe series-loop heating system
operatics
operati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ophionin
pancake engine
phenoxy caffeine
pittendrigh
poppet-type extraction valve
preimagining
primary pinocytosis vacuole
radiation flux divergence meter
rangeley lakes
reavow
reclining chairs
relative interference effect
repeated permutation
reserve siding
revolutionary armed forces of colombias
rotary separator length
sacrococcygeus
scout carrier
slit hemorrhage
small ship attack sonar
soft drawn wire
solid mandrel
synestrol
tether stall
Topogon lens
treatablilty
us its
voluntary imitation
weathergirls
yab-y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