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07 作者:英语课 分类: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课

   语法与语感


  英语水平进展缓慢的原因
  2007-12-12
  语法是语言规律的系统总结。语法的作用是举一反三,掌握了一条语法规则,我们就搞明白了一类语法现象。语法现象虽千变万化,但语法规律至多就是一本书。所以当我们做题时,遇到不懂的语法现象时,不应该对自己说,“我记住这种现象,下次再遇到我就知道怎么做了” ,而应积极地返回语法书中去寻找答案。这样做的过程实际上是减少工作量,因为语法现象繁复多变,我们肯定是记不完的,而语法书虽厚,毕竟其中的知识是有限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语法知识是系统的知识,系统化对于记忆的作用是令其效率成倍增长的。
  可是许多人说,我们学自己的母语(即汉语)时,也没注意过什么语法问题啊,不也说得很好吗?这确实是事实,但别忘了,我们有语言环境。从婴儿起父母便在我们耳边喃喃话语,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学习无不用到汉语,甚至吃喝拉撒睡也要用汉语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想不学会都难。没考虑语法却仍说得这么流利,这显然是高度熟练的结果。
  那么我们学习英语有这样的环境吗?可以说绝大部分人没有,所以我们应该考虑使用一些能够快速学习的手段,被系统总结的语法就是这样一种手段。肯定很多人又问了,我们从初中刚学英语时就开始接触语法,可我们的英语水平为什么进展却是如此缓慢。这有两个原因,我先谈其中的一个,另一个过一会再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语法的学习并未系统化,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英语课堂的情景,每堂课老师都要讲一些语法,学生记下了,下一堂课又讲了若干语法,学生又抄下了,虽说最后把该讲的语法都讲完了,但却未将这些语法知识系统化。这样的学习就好象黑瞎子掰苞米,掰一棒、撇一棒,到最后夹在胳膊下还只是一棒,没有系统化的学习就象这种情况。因为没有系统化,所以未能分门别类,所以未能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这当然会使语法的学习呈现出极低的效率。
  这是英语水平进展缓慢的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注意培养语感,或者说对于阅读注重得太多,而对于开口说话、与人交流及动笔写作这方面做得太少。前面已提到了我们在学习母语时,不清楚语法即能开口说话以及领会对方意思,这就是语感在起作用。有了语感,反应会非常迅捷。而没有语感,即使语法很熟练,也需一定的反应时间。我们可以拿外国人学汉语来作例子,比如说“这件衣服我已穿了两年”,这句话非常简单,我们一看就懂。可对于一个没有汉语语感的外国人,他得考虑这句话的执行者是谁,动作施予的对象是什么,是主动态还是被动态,动作是瞬间发生的还是持续了一段时间,经过了如此这般的考虑后,他才会领会句子的意思。
  我们学习英语也是这种情况,为了读懂句子必须要先进行句子成分的划分,划分好之后还要考虑某些一词多意的单词在本句中是什么意思。显然,读懂一个复杂长句就要花费我们不少的时间。由此看来,英语考试经常出现时间不够用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我们还不能不去划分,如果不划分句子成分干脆什么也看不懂。
  若想使这种情况得到真正的改变,我们就应培养语感。
  也就是说我们应多开口说话、与人交流。语感的培养是建立在对大脑良性刺激的基础上的,当我们开口说话时,我们的头脑进行了主动的、积极的思维,而且发出的声音又构成了对大脑良好的刺激。此外,当我们能够完整、正确、流利地说出一个复杂长句时,所带来的成就感能够促使大脑更为兴奋。
  这些都不是被动阅读所能带来的。所以我们如想培养语感,就应多开口、多交流。即使阅读时也应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多做些发声阅读,当然此时头脑也应该积极思维。另外还要多练习写作,写作也要求头脑进行非常积极的思维,所以其对语感的培养也是有益处的。所以,写作一方面是考试的需要,一方面也是培养语感的需要。
  具体到考研上,若想在不太长的复习时间内培养语感有点不太现实。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平时多开口说说英语是没坏处的。注意要多说些典型的复杂句,只说些日常用语,显然没有太大的用处。
  这里我还想说的是,语法对语感的促进作用。道理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语感是建立在高度熟练的基础上的,而掌握了语法却能起到马上付诸实施的效果,比如说清楚了某个句型立刻就会造一个句子,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熟练的过程。
  语法与语感都是提高英语实力的手段,我们在学习中应尽量对两者都要充分利用,而不要厚此薄彼,唯有如此,我们的英语水平才会取得较快的进步。
  系统地掌握语法,努力地培养语感!

标签: 语法 语感
学英语单词
a ladies' man
Abū 'Ajāj, Jab.
acute coronary insufficiency
alexandrovich
ALGOL-like bracket
Alimenazine
ambulacral system
apparent
asbestos abatements
at all hours
be mild of manner
be worn to a shadow
bernoulli principle
brownian motion force
cauliflower top
champsodon snyderi
choneroblastoma
cone cup
control valve operating lever
crystal syrup
daily devotional
die-casting
distodorsally
divergenceless
during good behavior
eat sb. out of house and home
elat-
electronic firing circuit
enharmonic key
excretory
face plate thread guard screw
facework
field board
Fluibil
foot bellow
genus epilachnas
graphic texture
grasswrens
grubhouse
half excretion time
Heymans
high-speed storage
hydrophobic bonding
in ... sights
ionizing radiation counting technique
Isma'ili
Julia set
KALKABRINO
kneesy
lapdancers
Laun
macro-observation
mahanes
master's larch larix masteriana rehd. et wils.
methylanthramycin
microprosopus
miscategorisation
mode field diameter
neutron density
new and irradiated fuel (subassembly) store
not hear of
nova-like variable
Organa circumventriculares
partitioning off
perixenitis
photochromogenic mycobacteria
quaffing wine
rattle the big drum about
ready to use spray reagent
regular parabolic arch
Roux's sera
run-out field of bubble
Sand Hills
sannah
selector switches
sharp-edged attack
sharpshoots
Silence is gold
sodicgedrite
sorbo
southeastward
spack attacks
sportively
stellar generator
stenostomy
substantive matter
tectine
termtimes
thiethylperazine dimaleate
toast water
trigger detection
truing of grinding wheel
Turkwel
ultraracism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detector
umts
unsymmertrical
vertical convergence distance
voltage-controlled phase shifter
weddinggoers
winding vol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