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01 作者:英语课 分类:《学会英语发音》初阶英语拼读系列 第六册


英语课

   很多人认为,英语只要说得流利,对方听得懂,语音准不准无所谓,其实这是英语学习的一大误区。我们中国人在英语上投入了太多时间和精力,目的就是能在生活中和老外自由交流、真诚沟通。


  试想,面试者在面试时操着一口带有浓郁中国或地方色彩的英文口音,会给考官留下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呢? 如果我们的口语既不标准,也不悦耳(通常不标准的也不大可能悦耳),那么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说的人越说越没信心,听的人越听越没兴趣,最终英语的交际功能就无法顺利实现。
  所以,纯正的发音给我们带来的首先就是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我们确定自己说的英语纯正动听,就不会害怕在别人面前秀英文,就会更有信心学好它,这样听说水平自然就会大大提升。反之,越没信心就越不想开口,最终也就成了“哑巴英语”。
  在我的《美音纠音、透析与突破》一书中,介绍了突破美语发音障碍的四个要素,下面我简单跟大家讲一下:
  要素之一:元音
  元音是构成音节的核心,发音时口腔、舌头、软腭、硬腭共同活动,构成气流通道产生共鸣而发声。所以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任何阻碍,同时声带振动,发音响亮。下面举两个我们国人不易分辨的元音:
  1. [i]发音步骤3步走 (英式音标/i:/)
  1)舌尖轻触下齿,舌前部向上抬,发音过程中保持向前上方运动。
  2)同时嘴唇向两侧拉伸咧开,形成自然的笑容。
  3)发音的力度呈现渐弱趋势。
  以前讲述这个元音的时候,一般会把它和汉语中的“衣”等同。的确,这样的等号一划,中国学生发音更简单,可是随之而来的后果是英语发音带上了浓郁的中国特色。其实, 这个音和中文的“衣”还是有区别的,前者的发音更紧张,更尖锐。
  所以,要注意[i]发音时,嘴唇向两边伸展,两齿稍稍分开。同时舌前部向硬腭尽量抬起,但并不接触硬腭,所以并不产生摩擦。舌尖顶住下齿。在发音的时候,由于微展的唇形,形成了一个非常自然的笑容,这就是为什么老外在照相的时候总是要说“cheese”。
  2. [I]发音步骤2+1(英式音标/i/)
  1)舌尖轻触下齿,舌前部向上抬起,然后停在一个高度上发音,所以位置比/i:/要略低。
  2)口腔微微张开,唇形扁平,上下间距一个小拇指。
  注:切忌发成中文的“衣”,也不是[i]的缩短版本,其实质差别在于舌位是静态的,而非动态的。
  也许有时在描述这个前元音的时候,我们会想当然认为它是[i]的缩短版本,其实这是错误的。首先注意一点,美语中已经没有了长音符号,所以说这两个音是相对独立的,在舌位状况上是不同的。当然,在口形上仍然存在相似之处。切忌将该音发成中文的“衣”。
  发音时:唇部扁平,但没有发[i]的时候那么伸展,且口形稍大。舌前部稍向硬腭抬起,但趋势不能太强。
  要素之二:辅音
  虽然我们一直在为“哑巴英语”的现状感到困扰和苦恼,其实我们中国人说英语是具有先天优势的,因为实际上英语中的辅音在汉语中基本上可以找到对应,当然除了个别辅音之外,比如说b,p,f, 英语中有,汉语中也有。英语中称做辅音,我们在汉语拼音中叫做声母。
  但是,如果我们辨不清辅音和声母的区别,这点优势却又会转化为劣势。举个例子,汉语中声母后面总是有韵母音素,所以从来没有声母单独发音的情况,可是英语中的辅音压迫出声,气流冲破感要强得多。如果我们仍旧用发汉语拼音声母的习惯去发英语辅音,那么[b]会发成“波”,[p]会发成“坡”,而单词cat(猫)会发成“开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说英语总是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明白了这点差别之后,从现在开始,我们说英语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辅音的气流冲破感,只有这样才能说出一口地道漂亮的美式英语。下面举两个例子:
  1.双唇爆破音[p]发音步骤2+1
  1)双唇闭紧,口腔里外形成气压差。
  2)气流突然送出,无需振动声带([p]是清辅音)。
  注:放一张薄纸在唇边,发音时纸会被吹起,当然牛皮纸是吹不动的。
  2. 双唇爆破音[b]发音步骤2+1
  1)双唇闭紧,口腔里外形成气压差。
  2)不送气流,发音时振动声带([b]是浊辅音)。
  注: 不要发成汉语的“波”,发音要干脆,不能带有黏着的元音音素。
  双唇闭合,憋住气,然后气流突然冲破唇阻碍,发出爆破的声音。[p]是清辅音,送气但不振动声带,[b]是浊辅音,不送气但是要振动声带。
  这两个辅音放在词末时千万不能外加一个元音[?],否则[p]和[b]发的就像是汉语拼音,拖拖拉拉不够干脆。如单词lip(嘴唇)发音就成了汉语中的“离谱”,这就太离谱了。
  要素之三:节奏
  美音的节奏感觉与汉语完全不同,需要着重练习。美音的节奏是由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交替而产生的,若想掌握正确地道的节奏感,我们一定要注意八字方针:轻重分明,重弱相间。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难点并不是语音,而是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节奏和语调。如果我们只是会把个别词句发得字正腔圆,而不会把单词、词组组合起来,我们的英语听起来就会极不连贯(very disjointed)。究其根本,就是我们把说中文一字一顿的习惯生搬硬套到了英语上面。
  在英语口语中,节奏和语调实际上是灵魂。英语中语音不是以单个的形式存在的,语音要连贯起来形成语流才称其为语言。如果节奏掌握不好,不仅听起来别扭,甚至会影响说话人的思维,导致语言不流畅,重点不突出,意思不分明。因此,判断一个人会不会说英语,往往不是看他是否能把个别词句的音发准了,而是看他节奏掌握得如何,语调是否自然。
  我们不熟悉英语的节奏特点也情有可原,因为我们的母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却属于日耳曼语系。汉语属于音节语言(syllable-timed language),所以我们讲话习惯于一字一顿。大家会发现汉语中双音节词特别多,这也是为了照顾汉语的节奏。相反,英语属于重音语言(stress-timed language),单词有单词的重音,句子有句子的重音,一个句子中的重音的数量比音节的数量更重要。如果一句话中出现几个重音,那么这几个重音之间的时间距离大致相等。所以,重读音节感觉上可以读得慢一些,而弱读音节就可以一带而过。
  由此可见句子节奏和时间长短(length of time)不可分开。许多人认为英语说得流利就等于说话速度快,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节奏决不能简单等同于速度。说话是为了交流,如果你只是一个劲儿地自顾自地说,丝毫不理会他人是否能听得清楚,那么交流的目的自然无法达到。实际上,只要节奏得当,无论说话速度如何,听众都会易于接受。因此,学英语的人在下苦功学习、纠正语音的同时切不可忽视节奏这个关键环节。我们说,节奏是由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交替而产生的(the alternation of stressed and unstressed syllables)。我们来练习一下这些介词的弱读:
  要素之四:语调
  除了节奏之外,语调也是美语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讲,语调是指美语口语中音的高低变化,即话语中声调的升降变化。一方面,语调的形式是由句子中关键词的多少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你所想表达的意图所决定的。不同的语调可以表示说话人不同的态度和隐含的意思,同一句话采用不同的语调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交流效果。
  这一点和我们在讲述句子重音时提到的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的概念是相同的。例如“really”,如果用一般的升调,表示说话人希望寻求确定的回答,汉语表达法是“真的吗?” 但是如果用降调,则表示说话人对对方的话不屑一顾,根本不相信,汉语表达法是“哦,是吗?”美音的语调主要有降调、升调和平调三大类,本书用“↗”表示升调,“→”表示平调,“↘”表示降调。
  更复杂的语调,如升降调或降升调等,无非是升调和降调的某种搭配组合。美式英语的语调与英式英语相比,更加平缓自然。下面举两个例子:
  1. 升调
  一般疑问句在通常情况下采用升调,在句子的最后一个实词上向上升,其他部分保持平调。请看例句:
  Is the house↗big enough? 这栋房子够大吗?
  Are you Mr.↗Jackson? 你是杰克逊先生吗?
  Do you want to ?listen to ?my↗suggestion? 你想听听我的建议吗?
  Have you had↗lunch yet? 你吃过午饭了吗?
  Are you↗ready yet? 你准备好了吗?
  Yes, I’m↘ready. 准备好了。
  2. 降调
  如果说话者特别肯定对方可能给予的答案,或者是特意向对方示意说话者与听者的意见是一致的。这样的反义疑问句几乎不能算作疑问句,因为说话者对于其所说的话有十足的把握。此时,疑问部分用降调。请看下例:
  You don’t like this↘color, ↘do you? 你不喜欢这种颜色,对吧?
  (See, I know you so well.)(瞧,我多了解你。)
  No, I don’t. 是的,我不喜欢这种颜色。
  (You are right.) (你是对的。)
  The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 ↘isn’t it? 这本书非常有趣, 是吧?
  (I know you must think so too.) (我知道你肯定也这么认为。)
  Yes, it’s very interesting. 是的,这本书很有趣。
  (I agree with you.)(我同意你的观点。)

标签: 口语
学英语单词
6-O-Methylerythromycin
age sex composition
All-souls'-day
almost-certain
aluminium conductor aluminium clad steel reinforced
aphyllous plant
astatic electro dynamometer
bark picture
bloody shame
breeder cockerel
bung fodder
cable ferry
cantacuzinoes
cayugas
cerebral diataxia
Ceylon cinnamon tree
chhertums
chicadees
chip-breaking flute
cholopleth map
closed high
coextend
crane fall
Darwinian
DBMC
DC arc welding
dealings in foreign notes and coins
distorted polyhedra
electrical degree
end breakage rate
endo-dextranase
exhaust column
f.thomas
financial indicator
flexible tube pump
folk dancers
Forkville
freedom of conscience
fundamental diagram
green leech
grill car
grow like a weed
grunberg
high resolution spectrometer
high-wrought
hit your stride
hold on
immediate address mode
impetiginous syphilid
in bad shape
insurrectionary officer
intrazone
kicking horse p.
lead(ii) iodate
ligamenta hyothyreoideum medium
logging machinery
Louys, Pierre
monosalient pole
mumismatics
myeloid metaplasia
nuzzling
Oboke-kyo
oligomenorrhea
osmotic pressures
over-commonly
Parsons table
participant as observer
Pesek, Sungai
pharyngospasmus
plot of land
polybutilate
post-neonatal mortality rate
posty
power-unit failure speed
purnell process
rachitic flat pelvis
rein in a horse
roller bandages
rotary actuator with two pistons
roughs
scarifying rotor
sculpture teeth
sexually attractive
shihab
simultaneous print-plot
spud can base
st-laurent
standing gage block
stream of bits
sun porch
super powder
telemetry acquisition
tensile shear test
text someone
thermomicroscopy
timing program
unpaid expense
warrant of arrest
washtenaw
wave of oscillation
yenikapi
zone transfer